安全制度
來自校園的性侵害案件,嚴重損害著未成年學生的身心健康,給受害者帶來終身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,也敗壞了教師的良好形象,社會影響惡劣。本著對學生的安全、對教育事業(yè)高度負責的精神,特建立防范校園性侵害案件的安全管理制度,對學生開展預防性侵害教育,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和管理,保護學生免受校園性侵害。
一、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、師德教育。
引導教師學習《教師法》、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、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、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》、《刑法》、《民法通則》、《侵權責任法》等與教師的職業(yè)、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、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。通過法制教育,讓教師了解普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,了解未成年人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及所受到的專門保護,了解教師所享有的權利、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,從而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和模范守法的意識,提高其保護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。在預防教師性犯罪問題上,要讓教師熟悉與性侵害相關的法律條款,了解相關罪名及違法者將要承擔的法律后果,讓教師認識到保護學生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性。
二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
未成年學生對來自教師的性侵害行為之所以較少進行反抗,除了其敬畏教師、自身力量弱小等原因之外,其關于性方面的知識較為貧乏,關于預防性侵害的知識和技能較為欠缺也是重要原因。對學生進行適當?shù)男灾R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,早已列入國家的教育計劃和大綱。向學生傳授防范性侵害、實施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,讓學生明白,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不僅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,而且也嚴重觸犯了法律,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。一旦不幸遭受性侵害,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,同時不要急于清洗身體,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(jù),并按照有關部門的安排及時到醫(yī)院檢查、治療等。
三、完善學院的管理制度,加強對教師在校行為的管理和監(jiān)督。
在預防校園性侵害事件的問題上,根據(jù)實際情況,制定教師履行職務行為的守則,對教職員工在履職期間的言行進行必要的規(guī)范,現(xiàn)做規(guī)定如下:
1.教師應盡力避免與學生發(fā)生身體接觸(體育課上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和保護除外),尤其是對異性學生更是如此;
2.上課期間不得隨意讓學生離開課堂;
3.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或輔導,只能在教室、會議室、辦公室等公共場所進行,且不得關閉房門;
4.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況下,教師不得在教室、辦公室或其他相對封閉的地點單獨留下異性學生進行談話或輔導;
要通過對教師的言行進行規(guī)范和管理,減少、消滅發(fā)生意外事件的時空條件,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安全。
四、正確處理校園性侵害案件
1.保護現(xiàn)場,立即向上級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案情,拋棄一切私心雜念,把法律的尊嚴、學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。
2.保護和幫助受害學生。在上報案件的同時,做好對受害學生的保護工作。不向無關人員泄露受害者的姓名及相關案情信息,防止其受到多重傷害。此外,由于性侵害案件對受害學生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,學院在維護孩子的隱私與尊嚴、顧及孩子感受的基礎上,在心理上、學業(yè)上將給與其更多的關懷和支持,鼓勵、幫助其盡快走出陰影,恢復正常生活。
版權所有:魯北技師學院(濱州航空中等職業(yè)學校、濱州市創(chuàng)業(yè)大學、濱州市創(chuàng)業(yè)孵化中心) 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15007060號-1